「吟遊」是達卡鬧最主要的風格與特色,多年來達卡鬧旅居於台灣的各個角落,不論是從事於原運時期的激揚,或者是在其他角落默默的用音樂去耕耘,以一個自己是漫遊的角色來看整個民族、整個社會、整個世界。
用字句詩詞來闡述、用歌曲來表達對於自己是一個觀察者的角色來解讀這個世界,尤其於近四年來,達卡鬧旅居於都蘭,位於這個與自己不同族群的部落與氛圍,繼續用音樂創作,來紀錄在都蘭旅居的四年所聽所見所聞。
- 深入居住的部落—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
參與都蘭部落長青會的活動,並在地去接受不同文化的衝擊,學習不同文化長者的思維,由此去感受與經歷不同的文化價值。 - 描述新移民在都蘭的生活狀況及與他們的互動
不只是都蘭村人只生活在都蘭,日漸越來越有非本村的外來人口因著不同的理由而在這裡共同生存,藉此去描述在這中間不同的文化融合與衝擊,進而產生出來不同的社會價值。 - 由於卡地布事件運動,參與狼煙社會運動,反應當時原住民人與土地、自然主權以及傳統領域的關係
隨著現代化與都市化的發展,使原住民、環境土地以及台灣在地的社會觀念又有了不同的漸變,然而在其中,原住民和土地的關係也因著外來因素而有著不同的拉扯。參與狼煙行動,更是對於站在原住民角色的創作者本身來為這一切作為發聲。 - 「音樂台東,核廢不要」,用音樂來傳達理念
處於邊緣的台東,於整個台灣各地的比例來說,一直是屬於邊陲,也是式微的地帶。面對這塊土地,原住民法中的傳統領域以及官僚體制的怠惰與傲慢,以及環境土地裡的環保正義,這都是應該要去思考的問題,使用軟性的音樂來表達,為此而伸張正義。 - 經由88風災後,以漂流木為象徵,省思於環保以及土地的問題
颱風頻繁的台灣,卻在這次風災之後,尤其是原住民部落大受打擊。在這時所引起的各種環境問題、民族問題,均是紛紛竄起,創作者藉由此次風災所影響到整個原住民族以及環境轉變等等的土地問題,透過漂流木為象徵,來做更深一步的引人省思。
基本想法:
-
使用不只是音樂創作的方法將整體表演作為呈現,而是以音樂創作為主軸,使用不同的聲韻、說話、聲音以及肢體動作或視覺效果作為襯托創作者的作品,而呈現一種不一樣的音樂創作演出。
-
素材以在地的創作元素來做為手法,並以身為旁觀者的角度,來做新的創作。
-
提及88風災所引起的諸多問題,講述有關族群文化、環保正義等的理念為切入點,並以當時代的宇宙觀、人類造成的災難、大自然的反撲,去討論更深一層的族群問題,在重新回頭用歌曲去創作以引人省思。
-
除了歌曲方面,也用詩詞的方式,可直接讓聽眾能更直接的藉由文字去想像創作者本身想要闡述的事情。
未來發展與企圖:
-
推動音樂產業在地化,由音樂來促進民族融合與文化藝術的留存,而不是只局限在某些地區才能作為音樂發展,主要為推動地方音樂。
-
用音樂去紀錄時代、用詩詞去書寫,讓不論是現今或是過去時代的民族意義能更被人理解。
-
運用別的演出方式,例如:行為藝術、聽覺藝術等等,但主要仍是以音樂最為主要手法來詮釋自我的創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